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五篇(十九) (第5/7页)
中的数字都是筮数”,为“原始筮占的数字记录”,“其年代约为公元前4000与前3500年之间,就其使用的筮数来看,在筮占发展史上可能属于早期形态”。另有郑万耕、尉迟台平、罗建中、楼宇烈、曹云起等先生,也都认同这类刻纹是数字。既然是数字,那么就应该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了。……需要说明的是,文王演《周易》是建立在伏羲创八卦的基础之上的。伏羲创八卦又是在远古时代借鉴各部落联盟的筮数占卜方式而形成的。伏羲作八卦以一长横“—”代表阳,以两短横横排“一一”代表阴,然后交替变化就得到:一乾,二兑,三离,四震,五巽,六坎,七艮,八坤。奇妙的是,伏羲作八卦的这些符号居然在青墩遗址出土的麋鹿角刻纹中以最原始的形式出现了,这就使人感到万分的惊讶,古书记载的伏羲作八卦、伏羲在东方一一得到印证。当然,易卦刻纹的符号有的在《周易》和周初青铜器铭文中曾被郭沫若、唐兰等考古学家和一些易学专家考识过,比如《周易》筮法中取6、8、9、7四个数决定阴阳爻,青铜器铭文中有1、5、6、7、8。但青墩麋鹿角刻纹中出现的8个易卦刻纹(文),就时间而言要比《周易》和周初青铜器上的刻文早2000多年,而刻纹(文)使用的数目字又多出二、三、四3个数,这就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张政烺先生非常惊奇了,他很快在此前已经发表的《试释周初青铜铭文中的易卦》一文中补记:“1979年江苏海安县青墩遗址发掘,出土骨角木四和麋鹿枝上有易卦刻文八个,例如三五三三六四(艮下、乾上、遁)、六二三五三一(兑下、震上、归妹)。其所使用的数目字有二、三、四,为前举三十二条考古材料所无,说明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