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五篇(十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五篇(十九) (第6/7页)

的原始性。这是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无论其绝对年代早晚如何,在易卦发展史上应属早期形成,可以据此探讨易卦起源地点问题。”张政烺先生在这段论述中明确肯定青墩麋鹿骨、角上的刻纹是易卦刻文,且指出二、三、四3个数目字具有“原始性”,进而认为这些易卦刻文“在易卦发展史上应属早期形成,可以据此探讨易卦起源地点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张教授的考证在中国易学界引起极大反响,很快得到众多易学家的认同。于是易卦的初始符号最早见于青墩遗址出土的麋鹿角刻纹在中国易学界形成共识。这是中国易学研究近几十年最重要的学术成果。……

    青墩遗址出土的T15:41号刻纹麋鹿角(见图)上的刻纹,被许多易学家、考古学家确认为卦画。这卦画系用锋利的东西在坚硬的麋鹿角上刻就。众所周知,在五六千年前,古人还没有冶铸的铜铁类刀具,因此这精美的卦画到底用什么东西刻划而成一直是个谜。”

    这里首先说明的是,以上对两篇文章的摘录之文中所说的(见图二)和(见图),实则两篇文章中都没有附录图片,可能那是发布者没能把文章里所附的图片上传到网上的技术问题,也就没能见到那些图片内容甚是遗憾。笔者目前还没有条件去南京博物院及南通博物苑完成对所藏青墩遗址出土的刻有刻纹的麋鹿角的考证,同样甚是遗憾。笔者虽然不能对麋鹿角刻纹所藏实地的考证,但笔者却从网上查到了青墩遗址出土的刻有刻纹的麋鹿角图片,并且又从网上看到王其银的另一篇名为《麋鹿角刻纹--易卦起源的初始符号》文章里附录有两幅图片,即如下这两幅(我们给这两幅图片分别记为“青墩遗址出土文物图一”、“青墩遗址出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