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1节 (第5/6页)
不出来哪里像飞起来的鸭子,难道是因为从来没见过会飞的鸭子? 这种布局咱们熟啊! 咱们的战斗机设计很多理念是继承自苏联的设计思路。而且到了李谕穿越前,已经可以说青出于蓝。像歼-10、歼-20就是用的鸭式布局。 (多说一下,歼-15并不是鸭式布局,也不是常规布局,而是三翼面布局。这么设计是为了融合鸭式布局和常规布局的优点,可以提供更大的升力,提高战机起降能力,增强可靠性,毕竟人家歼-15是航母上的舰载机。三翼面布局设计难度也很高。) 总之,鸭式布局虽然在战斗机上很好用,但相应的设计难度很大。 后世的航空理论何其发达,而且是在先有成熟的常规布局后,苏联工程师才开始搞的鸭式布局。 莱特兄弟上来就用鸭式布局,的确是更难搞。 不过毕竟是早期的尝试阶段,没什么可说的。 甭管什么布局,能飞起来就是成功。 第一百九十章 洪门大佬 莱特兄弟制造的“飞行者一号”,重量非常轻,就算是加上驾驶员,也不过360公斤左右,所以任何设计都讲究轻量化。 受限于他们的鸭翼气动布局,更要求前端质量减轻,不然就会加剧头重脚轻,影响飞机的飞行稳定性。 换句话说,发动机的设计关键在于重量以及前后配重比。至于马力,十来匹就绰绰有余,毕竟起重质量很低。 或许是因为莱特兄弟申请的专利多数是鸭翼布局,后续的美国飞机制造公司为了绕开他的专利,采取了常规布局。 就像之前提到的,现在美国虽然有了专利局,不过审批流程很难像后世般严格。这件事美国的专利局有一定责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