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五篇(十六) (第5/5页)
问题的发生,就要讲次序,讲规范,设规矩,才能避免“剥床以肤”这种危害整个社会层面问题的发生。而《周易》一书是用比喻说理,这完全符合《周易》时代的思维方式的历史文化背景。《周易》以比喻寓意政治道理,正是那个时代的思维方式所造成。而最后句子却点出了危害社稷问题的结症,即“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所造成危害社会局面的发生(即“剥,不利有攸往。剥床以足,蔑,贞凶。剥床以辨,蔑,贞凶。剥之,无咎。剥床以肤,凶”)。而这句话若用现在语表述:“社会已到了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地步,将会导致革命的爆发。”那个时代虽没有这些名词,但包含着这些意思。这句话译意是:“劳动人民创造了财富,可他们却享受不到这些成果,而被统治者(即有国有家的君子们)所攫取占有,劳动百姓被伤害的已到了无法生存下去的地步。”这“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正是《周易》作者在《剥》文最后总结出的问题结症。《周易》作者已经洞察到导致社会危机的问题的结症。而作者解决这问题的方案就是“应按秩序,凭借身份能力,受到荣耀,而无不利”(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周易》“剥”文是以借“剥床”来比喻政治道理,是以物(床)而喻事理。并揭示了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特别是提醒统治者危险来自于哪里,是来自于财富上的分配问题。也是来自于没有建立一种完善的机制问题。作者清醒的认识到,创造财富者,反而不得食,而硕果被不劳者攫为己有,而劳动者(小人)已到了无法生存的地步。这才是威胁着统治者“凶险”的来源。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