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五篇(十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五篇(十六) (第4/5页)

险了。若任其剥落侵蚀下去,也只能是咎由自取,无所怨就。若剥落侵蚀到整个床面,就更加凶险了。若能按秩序,凭借身份能力,受到荣耀,而无不利。可如今,丰硕的劳动果实,劳动者得不到,却被统治者马拉车载的攫取占有,而劳动者被伤害的已没有了存身之处。”

    《剥》篇是作者借床的脱落侵蚀不断损坏来比喻政治向坏处发展的现象,寓意政治会越来越腐败,就会越来越危险了。而本篇里的“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这段话的意思也是不难理解的。

    “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这一段的意思是真对问题的发生应如何来扭转,即对政治上出现的不利现象,作者提出的扭转改变方法。这是解决“剥床以肤,凶”的方案。即挽救政治大厦倾的办法。这句话里的“贯鱼”如同“鱼贯”,像游鱼一样一个挨一个地接连不断。这是用“贯鱼”来做比喻。比喻依次,要有次序。“贯鱼”:就是前后有次序。这是寓意道理。“宫”:宫人。“宠”:获得宠幸。在商周时期的王,都是多妻制。“周礼”记载,后宫已有王后掌管六宫。天子后宫里的事,已是一个庞大的机构。“周礼”一书记载的内容,就是为天子一人服务,而设立的各种规定。即为“天子”一人设置了庞大的各种机构。天下是天子一人的私属,所以哪一个宫人不想得到天子的宠幸。而一步登天,为人上人呢?这里的“贯鱼,以宫为宠。”是比喻,是借“贯鱼”与“宫人”的自然和社会现象来寓意政治上要建立规矩与制度。作者认为有了制度规范,才“无不利”。这是通过“剥”现象的出现,要改变这种危及社会政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