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五篇(十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五篇(十七) (第4/5页)

隗前的空格内各有一个“六联体”符号,即上面“四盘磨村卜骨”的摹本上有字的“六联体”符号,因无法打出,故笔者此处说明),两卦并列,从数字看容易滑过眼去,按奇偶画成卦爻则为〈?〉(此符号是上下排列,下一符号相同,笔者注)、〈?〉,乾、坤、离、坎四卦搭配整齐。我疑心这是《连山》久佚,不能知其卦义,试以《周易》说之”。(张政烺文集论易丛稿中华书局2012年4月第一版第41页)

    而对于张政烺先生就“四盘磨卜骨”的释文说法,李零就持否定说:“四盘磨卜骨有三组卦画,先生把“七八七六七六”下的字释为“曰隗”,现在看来应改释为“曰甶(思)女(?)”;先生把“七五七六六六”下的字释为“曰魁”,现在看来应改释为“曰甶(思)女”。因为释文改变,先生以之为《连山》首卦的猜测不免落空”。(读《张政烺论易丛稿》李零)

    虽然张政烺不否认自己对论《易》上的只是些假说,但张政烺在论《易》上所引用的材料及表述上所出现的错误,就可想他的论《易》结论正确与否。张政烺尤其是他把商周时期出现在不同器物上的属六十四个不相同的“六联体”符号里的某些符号,解释为“数字卦”,既是个凭空想象,又是个错误命名的说法。

    也正如李零在读《张政烺论易丛稿》中所言:

    “我并不认为,老师的学说就不容商榷。……大陆学者讨论“数字卦”,积半个世纪之努力,虽然意见不尽统一,过程时有反复,但就总体而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