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3节 (第3/8页)
药发明者立遗嘱设立和平奖,业也是一位科学家自身极高科学素养的体现。 只是诺贝尔先生早已长眠地下,后世如何cao作他就不得而知。 在李谕的时代,理工男热爱文学艺术也很正常,甚至他有位物理系同学考研复试时,面试官看到他的介绍中提到“读过许多文学书籍”,直接来了兴趣,几乎整个面试过程都是在问他文学相关的话题。 他也很奇怪,更奇怪的是他竟然通过了。导师给出的理由是:“他读过上千本文学作品,对今后的科学研究、实验探索可以提供灵感上与美学上的帮助。” 好嘛,原来是人家格局太大。 当然,也不能排除复试很多时候就是走个流程而已,他那位同学考研成绩是排名第一…… 文学奖本来就是个见仁见智的东西,一千个人眼中还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哪。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套用到科学上也可以基本符合,科学研究还是比较容易判断成就大小的,不过文学嘛,真的太难评判了,甚至评判标准都很难说。 李谕好奇地问道:“有没有这次的文学奖评委结论性报告?” 列夫勒刚端起烟斗,从包里抽出一份:“你自己看看吧。” 李谕翻到文学奖的报告部分,嘿,看完自己都忍不住笑了,内容竟然是: “即使对托尔斯泰很多作品推崇备至的人,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在这样一位作家身上怎么能体现出纯洁的理想?他最伟大的作品《战争与和平》中认为盲目的机遇在世界重大历史事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他甚至在不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