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75节 (第1/6页)
李谕说:“将来会有,不过新型发动机的研制需要一段时间,成功后,我依旧会无偿赠送你们一台。” 李谕学过流体力学,这是当年的专业课,但尚未专门研究过空气动力学,所以关于飞机的设计细节无能为力。 不过发动机他比较在行。 威尔伯·莱特激动道:“太荣幸了,您是我见过第一个如此支持我们飞行试验的人!” 李谕笑道:“不过是一台发动机罢了。对了,你们还需要对飞机升空后如何平衡cao纵以及平稳落地进行试验。” 奥威尔·莱特说:“先生提到的都是关键的点,我们此后的试验重心都将放在这些上面。” 不过只靠他们兄弟二人,飞机的研制不会有什么大突破,还需要等到社会各界有了足够重视才行。 就像汽车,虽然尚且没有击溃马车成为主流,不过它已经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欧美各国几乎都有公司进行不间断研制,完全是个欣欣向荣的朝阳产业。 而飞机早年的待遇就差得多。 甚至试飞成功后报纸的报道也非常少,因为大部分报纸一度怀疑其真实性。 唯独李谕在自家最新一期的《sce》上进行了讲述,并且针对飞机升力、cao纵等原理进行了科普,然后做了一定的未来展望。 受惠于他在科学界的名气,读者总算有了一点认知,不过更多的读者认为这是“科幻后遗症”,谁叫李谕的星战系列流传更过,其中又一度提到过一种“宇宙飞船”的概念。 大家看飞机这件事就像几十年前当初看待著名女作家科幻小说之母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 或者是李谕星战系列中的“机器人”。 反正都是感觉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