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第24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7节 (第3/7页)

提到洗脸时使用“茉莉花香皂”。《红楼梦》中也提到清晨盥洗之时使用“香皂”。

    只不过这种香皂与现代意义上的香皂不是一回事,人们称其为“胰子”,也就是其中使用了猪胰腺。

    胰子中的猪油被脂肪酵素部分地分解成了脂肪酸,进而被碳酸钠皂化成了真正的脂肪酸皂(现代肥皂的主要成分),可以说与现代肥皂相差只有一步之遥。

    但猪胰脏可就太少了。

    近代工业生产出的肥皂,差不多在19世纪中叶传入了国内,比较可靠的记载是1854年英国商人在上海发行的广告,但这些肥皂都是供外国人使用。

    而后1860年上海的一些洋行开始批量进货,销往各地。

    到了1894年,全国进口了价值38万两白银的肥皂,民国初年进口额增加到268万两。

    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况且不是多难的产业,还是培养起民族工业比较好。

    肥皂在现代人看来,可能只是为了清洁而已,没有多少重视。

    但千万不要小瞧“清洁”二字,大家对此习以为常是现代卫生知识普及了近一个世纪的成果。

    而在清末民初,不管是国内还是欧美,“卫生”这个概念都是刚刚建立,人们对此的认知普遍很低。

    说得直接一点,肥皂可以大大减少腹泻的出现,提高儿童的生存率。

    毕竟古代婴幼儿的死亡率极高。

    由于年代久远,无法有太准确的数字,但保守说,古代婴幼儿死亡率也会在20%以上,甚至更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