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2节 (第3/6页)
免费、学习好还有钱的制度对他们吸引真心太大。 穷人子弟大部分又对清政府没什么好感或者归属感,所以他们以后很多才会选择革命道路。 似乎隐隐中有了那么一点因果关系。 虽然清廷开设新式小学堂的初衷是想让自己变强,但他们肯定想不到,遍地开花的新式学堂却宛如在给腐朽的清政府自己挖掘坟墓。 反正烂到根里,治不好了,乖乖自己埋土里得了。 看完小学堂,华世芳又带着李谕看了看两湖书院和工艺学堂。 似乎最大的区别就是学生是二十岁左右,学习的内容则差不多,只不过科目相应多了一些。 反正现在差不多就是这水平,情况改观起码要再花几年。 第二天,华世芳带着李谕到了汉阳钢药厂的实验室。 徐建寅的确懂化学,一看里面这些试管就像模像样,只可惜现在没有多少人能发挥它们的作用。 恍惚间李谕仿佛感觉回到了中学时期上化学课的情景。 虽然李谕知道制铝和化肥工业不是容易事,但话都说出来了,总得让张之洞看到点小成果。 实验室几个工艺学堂的学生,他们只是简单会使用试管。 制铝的原理倒是相对简单,李谕带着这几个学生做了几个高中化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得到了制备电解铝的材料——氧化铝,也就是三氧化二铝。 其实很简单的实验,但这几个学生看到李谕娴熟的cao作,都傻了眼。 李谕详细教给了他们几遍后,他们也熟练掌握了。 不过这仅仅是原理的一步而已,后面只能有了电后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