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记_第四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第8/27页)

亲出长乐,驱诸儒于西山脚下,坑之,又堆书若山,一火尽焚,是日,坑杀儒生四百六十一人,焚书一万零三百一十七卷,是为"焚书坑儒"。

    …是日,尚有一个插曲,当时,为向随待群臣证明诸儒的无用与不值救赎,帝共平尝与诸臣有约,会给诸儒最后一个机会:在押至坑边后告知他们,今日可以有一成人得救,只要,他们能将自己保存到坑中已有九成数目那个时候。

    密约中,帝共平便与诸臣商定:若有人嗤怒于此,或是慷慨赴死,便会将整批儒生也都赦下。

    然而,事实,再一次的证明了帝共平对"人性"的判断:在自衬必死时忽然看到生路,那些平日里高冠博带,言必圣贤的儒生们原形毕露,开始近乎疯狂的互相攻击,用手,用脚,用口,他们竭尽全力,想要把周围那些老师,同门,难友们给推到坑里,来为自己争夺一个"生"的机会。

    据《南海书》所载:"…至有相食生戮之事,惨不堪言,众皆掩面,帝独坦然视之。"

    又曰:"自兹,儒风荡灭,民无敢言。"

    透过此次的整顿(在后世,则有人以"引蛇出洞,敦清绥靖"的说法来概括此事,但,却未得到多数人的认同。),在整个大夏国土上,再没有了不一样的声音,任何角落也都一样,帝者的说话便是一切的原规则,是任何人也不会怀疑和挑战的东西,是每个人也一定会诚惶诚恐,竭尽全力去实现的东西。

    与这种"支持率"共存,帝共平的三十年治世,在整个大正王朝四千历史上,历来都被公认为至少也是"最佳"之一,无论用何种标准来统计"盛世","共平之治"都是没法抹去的存在,那三十年中,大正朝人国力复苏,人口倍殖,四夷臣服,政治清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