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第2/27页)
事实上,他们根本就被目为整个大夏文明的开创者及所有大夏百姓的共同祖先,而且,还不仅如此,便是在一向被正统大夏文人蔑视为"夷狄之有君,不若华夏之无君也"的东巴西吴,南纳北项等四大异族,也都将之同样奉为自己的人文始祖,历如"其先有熊氏之苗裔,世居南纳”,"其先盖有扈氏之苗裔,世为西吴酋长”和“先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维”之类的记载,一直不断于周边民族领袖的自述当中,对大夏百姓而言,三贤五圣,便是每个人心目中也都承认的共同祖先。而对历代帝者而言,这个能够为帝姓统治提供合法性并为民众提供向心力的符号,自然也是乐见其存,喜荐其善。 对于他们的认同及崇拜,流露于任何大夏民众聚集的地方,每一名大夏学人自童蒙起便会耳闻或是读诵的《钦定读本三字经》当中一直有着"三贤始,开天地。继五圣,定乾坤。十一卿,取天火,造房屋,辨百禾…"这样的内容,, 可是,因为其生存时代的太过久远和相关史料的太过稀缺,对于所谓"三贤五圣"之真实性的怀疑,在学界从来就没有中断过,每一代也会有富挑战性及固执于学术本身的学人站出来,对这一直被目为"共识"的东西提出挑战,发起质疑,与之相关的激烈辩驳乃至论战,一直都是大夏文明史上的重要话题之一。但,因为这话题的与现实生活几乎没有任何关系,也因为其的证伪并不会为朝廷带来任何好处,与之相关的讨论,始终都停留在学术层面,几乎从未引起过大多数人特别是"有权力者"的注意。 直到,两千九百年前,那次著名的"事件"。 自那之后,关于这个话题的辩论,便陷入了完全的死寂当中,直至今日,并且,也被几乎所有的人认为还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