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_第六十八章 应激反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八章 应激反应 (第3/5页)

当众对孙东谋“下手”,威慑力就不够。

    詹事府就是这样一个不过不失、恰到好处的场所。

    钟王来办这个差使,几乎是最好的选择。近支郡王的身份,对外可以强调,这道旨意代表皇族也即最高统治集团的意志。同时,年纪轻,办这种差使不算失身份;年纪更大、地位更高的王爷,未必肯办这种差事。

    还有,钟王口齿伶俐便给,如果换了别的人,比如醇王,就算肯干这个差事,分量也更重,可是说话结结巴巴,气势上未免不足,效果就没那么好了。

    当然,加皇上“兵事”、“洋务”功课的折子是醇王上的,不能由他自个来骂人。

    孙东谋其实没有什么背景,真正有背景的人,反倒站在后面,观风望色。

    翰林院的掌院学士是倭仁,以自己同为“弘德殿行走”,有瓜田李下之嫌,从头到尾,一言不发。掌都察院的新任左都御史潘祖荫,明确表达自己的态度:支持醇王;但是,这只是他个人的意见,“诸公请自行其事”。

    所以,这个事情,从一开始,反对派就没有一个主心骨。没有大树可以依靠,行动起来,自然犹犹豫豫,瞻前顾后。

    等见到朝廷的疾声厉色,清楚再做仗马之鸣的后果,便偃旗息鼓了。

    这一关,关卓凡过的意料之外的轻松。

    关卓凡认真分析,认为除了自己事先的种种布局和事后的凌厉态度,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因为美国平叛大捷,这个时候,也即1865年前后,本时空中国人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