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_第64章 军器局!坑人的户籍制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4章 军器局!坑人的户籍制度! (第2/4页)

定制,我朝继承元朝匠籍制度,军匠属于军籍,专门负责武器、军装、仪仗等的制造和修理工作,子子孙孙,世代承袭……”

    朱高煦一听这话,顿时就明白了。

    又是因为大明这该死的户役制度!

    大明立国之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选择继承元朝的“诸色户计”户籍制度,将户籍分划为民户、军户、匠户等籍,民户务农,并向国家纳农业税、服徭役;军户的义务是服兵,匠户则必须为宫廷、官府及官营手工业服劳役。

    并且严格禁止更换户别,各色户籍世袭职业,不容更改,农民的子弟世代务农,工匠的子孙世代做工,军户的子孙世代从军。

    这也就意味着,爷爷是什么,儿子就是什么,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是,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辈子都没有变更的机会。

    太祖朱元璋企图用这样的一种畸形制度,来维持整个大明帝国的千秋万代,规定了所有人的身份,并且这种身份是世世代代的延续下去,不能有任何的变动。

    其本质上,还是“士农工商”阶级的延续。

    工匠原本地位就低下卑贱,还得承担为宫廷、官府及官营手工业服劳役,得到的报酬却是几乎没有。

    如此一来,他们日子过得很是艰难清苦,甚至远远比不上那些腰缠万贯的富商巨贾。

    别说吃饱穿暖了,连养家糊口都成了难题,甚至子子孙孙都会跟自己一样,这辈子都没有翻身的可能。

    看着眼前这群如同乞丐的军匠,朱高煦心中一万匹草泥马呼啸而过。

    很难想象,在这样的大前提下,眼前这些匠人们,是如何苟延残喘下来的。

    指望这样的一群活得如同乞丐一般的工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