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隐相_第852章 大明宝钞的新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52章 大明宝钞的新生 (第4/7页)

“其实,咱们的朝廷,当初就是这么干的!”

    “对了,这也是为什么宝钞到后来不值钱了的原因啊!”有人反应了过来:“朝廷拿这印出来的废纸,就像换百姓的金银铜钱,换他们的牛羊粮食,百姓当然不干啊!”

    “那是因为朝廷当初发行大明宝钞的时候,第一,没有足够的准备金,第二,朝廷发行宝钞,有些滥发了,最后造成了通胀,也就是宝钞越多越最不值钱!”

    江晚耐心的解释着,也是说给朱由检听:“比如当初一千文的宝钞,可以买一石粮食,百姓可以选择要一两银子或者是一千文的宝钞,这在市面上几乎是等值的,但是后来朝廷一看,这种好事情哪里有,可不能放过,于是第二年,朝廷发行了两倍于去年的宝钞,同样的一石粮食,给老百姓的选择就是一两银子和两千文宝钞了,因为一千文已经买不到一石粮食了!”

    “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许多年后,或许十万文的宝钞,也未必能买到一石粮食了,百姓们对种日益贬值的货币逐渐失去了信心,自然也就会抛弃了这种货币,直到最后,宝钞如同废纸,无论多少,都换不到一石粮食,这就是如今的情况了!”

    “四海银票,能在陕西山西流通,那是有当地大量的商户入股,有足够的准备金,无论什么时候,有人来兑换四海银票,都不会出现银票兑换不到银两的情况,而建立了信用之后,钱庄的便利,也避免了商户官员大量钱财流通交易的风险,而付出利息招揽储户,则是更一步增加了钱庄的抵御风险和盈利的途径,这么一套连续发展下来,才有了陕西山西良好的局面!”

    江晚说道:“不过,随着四海的分号在各地的逐渐建立,这四海银票的通存通兑的功能也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