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17章 (第3/3页)
心道不好,急急从原路返回。 外面的空地上又有不少人在惊慌大喊。 “地龙又翻身了!” “地龙又翻身了!” “完了,完了,这次比震感比之前的更强,我的钱都还在房间里啊。” 洞虚派的众弟子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灾难,也都吓得抱成一团。 康宝儿蹲在地上,用手抱着头。 他用肩膀碰了碰和自己蹲一起宋清琅:“师兄,不是说大旱之后才有大震吗?打探消息的时候,也没有听说阳月州最近几年发生旱灾啊。” 宋清琅摇摇头:“我也听到过这种说法,也许不是阳月州地动,是其它地方引发的。” 这时,顾瑾正好溜回来,听到了康宝儿的话。 大旱后必有大震。 在上辈子,最早提及这句话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左丘明撰写的《国语》。 其中记载周幽王上任不久,西周三条著名的河流,泾水、渭水、洛水,水位突然大幅下降,导致河床干涸。 当时的太史伯阳父察觉异常,说大旱之后必有大震,乃不祥之兆。 幽王二年,岐山果然发生大地震。 那次地震是历史上首次记载的六级以上大地震,民众损失惨重。 但这句话,支持的论点太少 后来,直到七十年代,著名地质学家耿庆国先生开始研究旱震。 在经过多项数据统计分析后,耿庆国先生发现,六级以上的地震,震中心在前一年到三年间都遭过大旱。 且旱区范围越大,干旱时间越长,发生的地震震级就越高。 根据他的研究,耿庆国先生预报了一九七五年海城地震,一九七六年唐山地震。 他认为地震爆发时间虽然短,但酝酿的过程其实很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