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译解(四十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译解(四十一) (第3/3页)

    “朋”:钱币。“龟”:昂贵的宝物。“十朋之龟”象征财富很多。“克”:通刻,即苛刻。“违”:违反,邪恶。本段之意“有的人因增益而拥有了财富,只要不苛刻,不邪恶,是大吉的事情”。这是从“损”的另一面,即增益的一面来对比说明财富增加的道理。作者并不反对拥有财富,而倡导的是遵守财富之道。

    “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

    本段是归结本篇的中心思想,不减损而增加了财富,没有过失,前途光明,长久的发展都是有利的,又会得到臣民的拥护。确实,无论小到个人,家庭;大到集团,国家。经济实力是生存与发展的根本。这里的“得臣无家”,是说“得到臣民的拥护而忘掉个人小家私利。

    本篇是围绕着“损”展开的论述,阐述了损上益下,用之于民的政治道理。对于百姓之事,即民生之事,减损是有益无害的事情;而对待祭祀之事,应避免浪费财物,使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这是鲜明的立场与观点。作者关心的是民生,而反对的是祭祀与战争。恰恰作者的时代,诸侯国里所重视的是“祀与戎”。这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明了作者的进步思想。总之,本篇讲述的减损或增益都是有原则的,讲出了辩证道理。并指出那些拥有财富者,只要不苛刻,不做坏事,财富来的正当,拥有财富同样是大吉祥的事情。表明了一种思想,人人都可发家致富,只要不背离原则,不去做邪恶之事,拥有财富是好事情。本篇中心体现了“民本”思想,只有爱民,才能得到民众的拥护。这已然是为“君子”讲述的政治道理。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