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五篇(十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五篇(十二) (第7/7页)

学哲学史》中有类似的说法:"……八卦所以演为六十四卦,看来是出于占筮的需要。随着占筮的发展,八种卦象不足以包括所占之事,于是加以推衍,成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便可以应付无穷事变了"[5]”。

    ([1]、[2]唐明邦主编《周易评注》15页,中华书局1995年8月第1版。[3]郑万耕著《易学源流》13—14页,沈阳出版社1997年5月第1版。[4]朱伯昆主编《周易知识通览》32—36页,齐鲁书社1993年12月第1版。[5]朱伯昆著《易学哲学史》第1卷13页,华夏出版社1995年1月版。)

    学者们对这套符号(虽然他们称之为“八卦”符号)的起源,近几十年来不凡有过种种的说法,从“龟兆”、“竹节”、“数目文字”(“1957年,唐兰先生受西安丰镐遗址出土有字卜骨的启发,首次对四盘磨卜骨和西安地区同类卜骨上的文字进行考释,认为是属于已经遗失的中国古代文字,这种文字是用数目字当作字母来组成的。他将其上的数目字分别释为"五"、"六"、"七"、"八"”。见《殷墟四盘磨"易卦"卜骨研究》,曹定云考古1989年第07期)、“生殖器”、“占筮”,“数卜”、“数字卦”等。特别是近些年来对“数字卦”说,似乎成了学术界最普遍和流行的一种观点。而恰恰把商周时期出现在不同器物上的“六联体”符号,说成“数字卦”,则是个错误的说法。

    那么,这套符号产生时,是受到什么的启发,而推演出以“六联体”的这套符号组合呢????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