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六篇(三十二) (第3/6页)
应是《纳甲筮法》的祖始爷。 京房确实被皇帝杀了,这是不争的事实。然京房因术得宠,但并非因术而得死。刘大钧那话目的很明确,以京房造纳甲筮法,而并没有保着自己的性命,说明他没有预先算出自己要被皇帝杀掉而能避开,以此来证明,纳甲筮术不可信。这种证明本身没有错,确实京房建构的八卦纳甲筮术是不能预知人事吉凶结果的。但京房的死,并不是死于造筮术,而是死于政治改革的主张。在“《周易》性质说”里已涉及过京房,我们已知京房因阴阳灾异之术得宠于皇帝。《汉书》京房传里说:“房数疏先言其将然,近数月,远一岁,所言屡中,天子说之”。 这京房的本事,能不使皇帝高兴么?皇帝正因不断灾异出现而犯愁呢?皇帝一高兴,京房就得宠。当时的天子是汉元帝,是汉武帝的玄孙,汉宣帝的儿子。这时的西汉已进入未世景象,“灾异”不断,实是社会矛盾非常尖锐,统治阶级内部已到了腐朽不堪的地步,是危机四伏的时期。 汉元帝登基后面临着严重的自然灾害,即所谓的灾异不断,当时的皇帝要下诏自责,并切要采取措施解决灾异问题。在非常落后的农业国度,全靠自然经济维持社会运转,一旦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就会出现社会动荡,而且家天下的专制体制又极易产生官僚阶层的腐败,更使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加俱。天灾人祸加俱社会动荡,高高在上的一家之长皇帝,也只能祀求天帝降临福祥,保佑天下太平。因为“君权神授”的观念,虽然是统治者的“神道设教”,但久而久之,皇帝之家也就深信不移了,认为灾异不断也是上天的意志了。 由于连年的灾害,到初元三年汉元帝又下诏书自责,并且要求“丞相,御史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