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五篇(十七) (第2/5页)
的就是《易》的卦象”呢?况且《易学基础教程》所引用李学勤做的一个“检验”。还还原成《剥》和《比》两卦符号,而认为“中方鼎”上刻写的是《剥》与《比》两卦,依《左传》和《国语》的筮例,认为它们之间应该是变卦的关系。对于《左》、《国》里的筮法说法,我们已在前面的“《周易》文本说”里涉及过,已知《左》、《国》里记载的筮例并不是“变卦”筮法,而春秋《周易》文本里的《剥》中也没有以“比”作繇题的,《剥》之《比》说法是个想象的错误说法而已。 总之,《易学基础教程》里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而是个错误的解释。“中方鼎”里的最后一句话也不是贞问的卜筮辞。《周易》原创不是卜筮之书,在“中方鼎”时期《周易》还没有成书,更没有今本《周易》结构形式一书,何来以今本《周易》里的“剥”卦两爻辞作“检验”呢?“中方鼎”上的两组符号,既不是“数字卦”,也不是《易》卦象。那只是两个“六联体”画符号而已。为何不把这些“六联体”符号出现在商周不同器物上,作为一种符号标示使用去理解呢? 以上我们对“陕西扶风齐家村卜骨”和“中方鼎”这两器物上出现的“六联体”符号以及文辞内容进行分析,已知这两个器物上刻写的“六联体”符号与刻辞不是卜筮的关系,那些“六联体”符号并不是用于卜筮的“筮数”(或称“数字卦”)或“《易》卦符号”。接下来我们看另外三个示例器物上出现的“六联体”符号和刻辞,分析这些“六联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