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译解(五十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译解(五十三) (第3/3页)

处艰难,但完全没有怨言,甘愿牺牲小家,而为国家。甘愿牺牲自我,支持丈夫远征,是为了阻止外敌的侵犯。这是一曲古老的爱国主义诗篇。

    “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桷”(juè):方形树枝。本段是通过鸿雁栖落在安全的树枝上,来象征在家乡守望的妻子有了安全的存身之处,一切平安。

    “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

    “陵“:土山。“莫”:没有什么。“胜”:能承担,能承受。

    本段是讲在家守候的妻子,虽然三年不能怀孕,但并没有被困难所压倒,都承受了过来,胜利地度过难关,将等到丈夫的归来。

    “鸿渐于阿,其羽可用为仪,吉。”

    “阿”:屋角处翘起来的檐。“羽与仪”:羽毛做成的舞具和欢迎的仪式。

    本段内容以鸿雁栖落在屋檐下,象征远征的“小子”回到了家,人们手持羽毛的舞具欢歌彩舞的迎接胜利归来的远征人。

    本篇虽是讲述的是“离人”的故事,然而通过青年人的远征,妻子在家的守望,揭示了一个道理。夫妻的别离,虽牺牲了小家的利益,但是为了“利御寇”,即为了戍边,是为了大家的利益,也是应尽的义务。这是用“诗”的体裁与手法,而歌唱了一曲爱国主义篇章。本篇本身就是一首优美动听的诗歌。本篇内容既没有哀怨,也没有缠绵,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与情感。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