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同_第137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7章 (第2/3页)

有些想换个地方,但还是起了些兴趣,想看看这人手中拿的是些什么东西,毕竟能拿着那么厚一沓书稿参加集会的,还当真不多见。

    直到走近,谢樽才发现他这人身蓝衫洗的发白,边角僵硬的翘起,在山风中木板一般的起落。

    谢樽的到来将沈庆庭吓的一个踉跄,差点把手中剩下的书稿一齐抖落下去。

    等他抱稳滑落的书稿转过身来时,见道谢樽一身华贵,立刻狼狈的用袖子擦了擦脸,扯着嘴角僵硬地问道:“小公子有什么事吗?”

    “在下对这书稿有些兴趣,可否借予一观?”谢樽看着他蜡黄的脸色轻声问道。

    涛澜亭中,谢樽一页页仔细地看着手中的文稿,这文稿名为蜀中志,现下已经不见了大半,想必都已经不知道挂在高阳山上的哪个枝头了。

    其实刚一见这沓文稿又是地方志,他便已经失去了大半兴趣。

    如今文坛地方志正流行,大多歌颂虞朝盛景,赞千里江山物华天宝,言之无物,令人读来顿觉“繁采寡情,味之必厌”一句所言非虚。

    若是究起原因,则是在于两年前皇帝下旨,命翰林院筹备重修大虞国志。

    而这国志多少需从地方志当中取材,若能在其中留下几行文字,也算得上名留青史。因此众多文人墨客忽地齐齐提笔,数不清的地方志自五湖四海飞入长安,翰林院都快要堆不下了。

    按理说沈庆庭这文章不应当无人问津才对,但很可惜,沈庆庭出身太差,在长安只会无立锥之地。

    谢樽看着文章的同时,还在听沈庆庭继续说自己的故事。

    故事并无什么新意,简单老套。

    这种边远村镇出身的穷苦读书人怀才不遇、蹉跎半生的故事,天下不知凡几。

    但看着手中这沓文辞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