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3章或许有转机呢? (第3/5页)
董安于主持修筑的晋阳城十分特别,他在修筑晋阳宫城时,都是用炼化金属铜来作为宫殿的支柱,而宫殿里主体部分,都是砍伐山上的荆木搭建而成。这在当时确乎是一个创举,因为这样建城,花费的成本太高,且容易遭受“奢侈”的讥讽和批评。人们会说,宫殿是用来住人的,你为之耗费如此物力财力,有必要吗? 不过,董安于如此作为却并非多此一举。首先,若赵氏后人退守晋阳城,又遭敌军围城,那么矢尽弹绝的时候,赵家军就可以拆除铜柱,炼化之而铸造箭头。而宫殿主体的荆木因为非常的坚实,“虽劲竹不能过也”,所以又是制作箭杆的好材料。 可是,董安于却没能看着它一手规划的晋阳城修筑完毕。他的智谋实在太过厉害,屡屡为赵鞅出谋划策,助赵氏摆脱危难,所以被有心吞并三家、独霸晋国的智瑶视为眼中钉、rou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智瑶屡次向赵鞅施压,要他处决董安于,不过都被赵鞅给顶了回去。直到赵午违背赵鞅的命令,赵鞅在董安于的建议下将其诛杀,引发了范氏、中行氏之乱,这才给智瑶抓住机会。智瑶将董安于定为始乱祸首,而这时经过经年战争,赵氏已经元气大伤,赵鞅再也顶不住来自智瑶的压力,但董安于与他感情深厚,且为他赵家立下汗马功劳,要他杀死董安于,他是无论如何也下不去手的,于是左右为难、日夜忧虑。 这时,董安于再次挽救了赵家,他的方式就是牺牲自己的性命。传说他临死慨言道:“唯有我死,赵氏才可以获得安宁,晋国才可以获得安宁,我死得太晚了!”其忠勇刚烈真叫人感叹。 董安于虽死,晋阳城却要修下去。在撒手尘寰之前,他向赵鞅推荐了下属尹铎。赵鞅十分信任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