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5章货币的发展 (第1/4页)
货币的发展是以商品交换的发展为依托的。在我国历史上,夏朝以前应该是没有货币的。那个时候人们的交易处在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换阶段。从夏朝开始,“以贝为币”。天然贝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货币。到了西周时期仍以贝币为主,但是除了天然贝,已经开始出现人造的铜贝。春秋时代,称量货币和铸造货币开始成为货币的主宰,贝币虽然还存在,但是使用的地方已经不多。到了战国,黄金开始进入货币行列。之前人们所说的“金”都是铜而并非黄金。战国时期,黄金作为货币在市场上的流通在货币史上是非常大的一个进步。它标志着人们的财富观念和聚集财富手段的改变,人们不再以实物作为衡量财富的标准,聚集财富的手段也开始从传统的珠宝玉石、车马布帛、谷物等向金钱货币发展。 此时,虽然货币铸造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由于当时诸侯割据,政治分散,所以货币非常不统一,人们在交易过程中还非常不方便。后来,虽然各国政府相继掌握了铸币权,但国与国之间还是不能统一,而且也没有一个特定的货币换算标准,所以物品在国与国之间的流通还非常不方便。这个时候各国货币的形制、单位、重量都非常不同,就形制看有铲形币、刀形币、贝形币、环形币等。 铲形币又称布币,是流通于三晋地区的一种货币,因外形似铲,故称铲形币。它本身就有许多不同的形制,有尖足的、方足的、圆足的等,但基本都还是铲形。铲形币是从古代一种叫“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