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4章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第3/6页)
虑的吴国忠臣正是在这种残酷的政治斗争下,被陷害至死,为越国除去了一大心患。同时,越国还积极联络齐、楚、晋三国,力求三国能够联合伐吴。由于文种、范蠡等越国臣子都是来自楚国,因而越国与楚国的关系则更加密切。 越王勾践甚至在吴王伐齐时,率群臣入吴朝贺,这更助长了吴王称霸的野心。吴国的国力在这种争霸中不断消耗殆尽,于是越国大夫文种看准时机向越王勾践提议向吴国借粮,以探吴王对越国的态度。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的劝告,把粮食借给了越国,足见吴王的自满与骄纵。在这种情形下,越国更是大胆地谋划灭吴方略,随时准备给吴国致命一击。 越王勾践凭借二十年的苦心经营,使越国逐渐强盛起来,其正确的治国之道,让越国国富民强,可用之兵取之无数。越王勾践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一方面是受其坚定的意志影响,立志复仇使他可以接受任何有价值的建议;另一方面,跟随勾践左右的范蠡、文种等重要谋臣为其出谋划策,使得越王勾践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可以说,越王勾践的成功主要就是基于以上两点,并最终成就了“勾践灭吴”的伟业,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与晋定公在黄池举行会盟,吴王为了实现称霸的野心,就把吴国内的精锐部队都带到了黄池。在吴王率兵出行之前,夫差的儿子太子友则继伍子胥之后,又一次劝谏吴王。太子友跟吴王讲了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说吴国动用全国的兵力与物力在外征战,却不自知背后的越国会以精兵来消灭自己,这才是世间最危险的事情。然而,吴王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