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6章《吕氏春秋》 (第4/5页)
就会得到一千金的奖赏。吕不韦此举,看似莽撞,实则大有深意。 首先,这个布告无疑将《吕氏春秋》纳入天下舆论的中心地带,使得人人皆知这本书。通过一字赏千金的做法,让天下人都认识到,这本书果真是“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欲以并天下”的旷世奇书。其中文章字字珠玑,严谨完美,多一字太多,少一字太少,变一字太偏,更一字太窄。 其次,《吕氏春秋》代表的是吕不韦对自己志得意满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功震天下的自信。天下人看之,虽然有千金相诱,却无人敢去触及吕不韦的禁脔,敢于与虎谋皮。吕不韦在刹那间便声威大震,连秦王政也自愧不如。如此,其辅政大权就能够更加稳固,秦王要亲政,要对吕不韦下手,就要三思而后行。 毫无疑问,《吕氏春秋》出色地集中了上千人的智慧,汇集了先秦时期各家学说的精要,从宏大的视角出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成为战国末年最为宏大的学术巨著。 《吕氏春秋》在思想上对先秦诸子进行了总结性的批判。《不二》篇中说:“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倪良贵后。”客观地指出了他们并非完人。这部书还创造性地提出了统一各家学说的思想,认为“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不二》),在统一的思想之下,最终实现“齐万不同,愚智工拙,皆尽力竭能,如出一xue”的理想。《吕氏春秋》即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对各家学说进行了改造、发展与摒弃。自然,在取舍方面,因为成书时间不长,各家政见不一,观点各异,遂有所疏漏,有失偏颇。尤其是在君王大业之上,吸收了孔子的统一王朝的思想,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