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6章《吕氏春秋》 (第2/5页)
然五花八门,三教九流、士农工商、国家兴衰治乱、天地万物荣辱,没有什么不囊括其中的。表面上看来,这些文章没有任何线索可查,没有任何体系可表。这整个儿是一部杂文,水平不同,高低难榷,何以成就不世奇书呢? 这时候,一个门人向吕不韦建议,可以挑选一些写得好的人,对搜集上来的文章进行系统地筛选,对其归类整理,删除、更新和重新组合。吕不韦想以此书彪炳自己功绩,也希望它流传百世,所以他半点也没有马虎。书成之后,他还组织人员对其进行了数次修改,直到达到满意为止。 在众人的努力下,公元前239年,《吕氏春秋》(也叫《吕览》)横空出世。 《吕氏春秋》著述完毕后,吕不韦又挑选几位博学之人对这些文章进行遴选、归类,综合在一起。吕不韦自认为,《吕氏春秋》堪称千古佳作,甚至还夸口说,此书是包揽了天地、万物和古今的绝世奇书。 从当时的实际条件而言,能够成就如此鸿篇巨制,实在是很难做到。吕不韦借助秦国的强大以及自己的权势,才得以成书。 (本章未完,请翻页) 单以《吕氏春秋》全书的体系而言,可以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其中,十二纪是全书的精要所在,分为《春纪》、《夏纪》、《秋纪》、《冬纪》,每纪都是15篇,共60篇。在“法天地”的基础上,最终编辑而成了这部书。十二纪象征“大圜”的天,因此,《吕氏春秋》在这一部分,将十二月令作为组合材料的线索。《春纪》讨论的是养生的方法,《夏纪》论述的是教学与音乐理论,《秋纪》讨论的是军事战争问题,《冬纪》则主要论述人的思想道德问题。八览,因为丢失了一篇,所以只剩下63篇,自开天辟地而始,一直说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