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2 (第4/5页)
巴丹因为背靠猎德,所以小手工业非常发达。两者之间隔着的都是辽阔的平原农田,水系发达,气候适宜,种水稻一年两熟。光是巴丹这一块,一年入国库的粮食就数不胜数。地处位置非常好,四通八达,所以当黄河改道,长江泛滥的时候,都会将这里的国库粮食拿去救灾。 这里的李县官非常注意农业生产,他自己在县衙后开辟出来了一片地,专门研究如何让水稻等农作物产量上升。先是提出了改变种植间距这个理念,然后经过两三年的试验,确定了最常见的农作物之间的种植间距。皇上看到他的上奏龙颜大悦,在全国各地都设立了农业点来研究如何提高常见作物产量的事情。 最开始巴丹的蚕吐出的丝非常细,质量也不好,但是却拥有一种特殊光泽。李县官的妻子率先引进了一种优质蚕与本地蚕杂交,经过一代一代改良,不仅保留了本地蚕的蚕丝光泽,还能吐出非常优质的丝。这种蚕吐出的丝几乎都被容家垄断,做出专供皇家的衣料。后来皇上对比织造局的衣料和容家的衣料,发现两者虽然材质工艺相同,但是手感和光泽不同。从而得知容家用的是巴丹一种特殊的杂交蚕。 皇上后来想要提拔李县官的时候,全城百姓联名上书要求李县官留在这里造福百姓。皇上顺从民意,加封李县官为巴丹县候,农业博士;县官夫人李朱氏为一品夫人,农业博士。加赐批了一片地和许多人帮助李县官搞农业研究。这里你随处可见李县候祠,算是百姓的一种感激。 雍怀瑜一进入巴丹就觉得气象与京城和猎德不同,这里从入城门开始,你就能在每条街上听到郎朗读书声。卖菜的小贩在闲暇之余也能互相探讨几句今年恩科的考题。街上妇人各个无珠钗翠玉做装饰,卖刨花头油的妇人正在教三岁儿童念诗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