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07  (第3/4页)
快,把这一伙人走过几个地方, 骗了多少人都审了出来, 问他们这般粗劣骗术怎么竟有人信, 那老太监李瑞福招认道, 也有人不信的,可架不住信的人多, 一开始起疑心的, 见着李瑞福摆的排场规矩,再看他是个真太监, 便也深信不疑了。    他们初时行骗还不敢多拿, 回回都卡着数目, 纵后来苦主醒悟是受了骗, 也不会为了这点金银就大张旗鼓, 何况这算是贿赂, 真说了出去面上无光,是以跑了这许多州县,竟没被抓住。    若不是胃口越来越大,想着要干一票大的,也不会落入网中, 再不成想会遇到公主驾临,淩县本就是小县,前头还有一个樊城,谁知道船队会在淩县修整。    五人之中就有一个是淩县人,就是知道此地有贵妃树的传说,这才想出这么个法子来,假托是采选官,选的还是宫妃娘娘,说不准贵妃村里就能再出一位贵妃。    传说听了这许多年,早已深入人心,些许露出些意思去,便口口相传,谁家有适龄貌美的女儿俱都传到李瑞福的面前来。    这一行五个假传旨意,矫旨之罪,千刀万刮。而那一对县令夫妻,存心要黑吃黑,潘谨文分别拟罪,犯官涂某刺配流放,涂夫人银氏罚做苦役。    奏折送上去又被正元帝驳了回来,认为潘谨文量定的刑罚太轻,分明知道是矫旨,还助纣为虐,把流放改成了绞刑,把劳役改成了刺配流放。    淩县县丞就地升职,从县丞升到县令,他递上奏报里夸了卫善千百样好处,自己则先请罪,也怕在这其中担责,半分不敢邀功,还在贵妃树下立了一块碑,把这件事刻在石碑上,用以警示后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