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第24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8节 (第3/7页)

以获得优先股。”

    翻译成现代话,就是最好能有初高中文凭。

    李谕在京津两地的《大公报》以及上海的《申报》都发了告示,很快就收到了回应。

    谢煜希拿着一封上海来信找到李谕,“这是上海圣约翰大学校长卜舫济的来信,他提到自己的学生对中国自己的企业非常上心,尤其是听到你的名字后,全都要求应聘。”

    李谕喜道:“圣约翰大学?太好了!”

    如今听过圣约翰大学这名字的国人应该是凤毛麟角了,更别说知道这所大学的具体细节。

    但这所大学在民国时期可是号称“东方哈佛”和“外交人才养成所”。

    很多民国时期的大人物都毕业于此校,就比如“民国第一外交家”顾维钧,宋家的宋子文、著名学者林语堂、建筑家贝聿铭、民国才女张爱玲等等。

    圣约翰大学十分注重英语教学,规定所有科目(除国文)一律采用英语教学,校园内也要采用英语进行交流,圣约翰因此成为中国第一所全英语教学的学校。

    该校的学费非常高昂,民国时期,每学期学费高达两百多银元。所以考入圣约翰大学的都是富家子弟,每到周末,接学生回家的汽车便会在圣约翰大学校门口排起长龙,这在旧上海也是一个奇观。

    放眼国内,目前圣约翰大学的学生质量绝对是数一数二。

    校长卜舫济是个美国人,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所以与谢煜希先取得了联系。

    圣约翰大学基本也是从他手里壮大起来,他一直当了五十多年校长。

    此人实行“政教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