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1节 (第3/6页)
油。 李谕道:“教育的确要从娃娃抓起,越小的孩子越早接触西学教育越好。” 华世芳赞同道:“先生说得实在是太有道理了,概括到了关键。” 李谕说:“这几所高等学堂要不先不看了,咱们先瞧瞧小学堂如何?” 华世芳觉得没什么不妥,反正都是新式学堂,于是说:“没有问题,正好附近有一所,一起去看看。” 第一百六十四章 名字一改留青史 现在武昌一共有五所高等小学堂,分为东、西、南、北、中五路,统称为“五路高等小学堂”,每一所学堂招收100名学生左右。 华世芳带着李谕来到了一所西路高等小学堂。 既然是叫做“高等小学堂”,招收的学生也就不是七八岁的孩子,一般都是受过私塾教育的十多岁孩子。 但考虑到很多受过良好私塾的孩子家境往往比较殷实,不见得会同意孩子来上新式小学堂。所以学堂的招生条件会适当放宽,因而这些高等小学堂总体的入学条件是:能背诵经书一两部,粗通文理,年龄在十一岁至十四岁之间。 简单一点可以暂且理解为初中,只不过学习内容却又赶不上后世初中而已。 武汉属于二十世纪初中国比较西化的几座城市,毕竟汉口租界位列三大租界之一,与天津租界、上海租界齐名,但现在听来当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 既然西化相对深,新式小学的影响自然也就大,各所新式小学校都有许多学生主动报考。 毕竟天天隔江就能看到租界里的高楼大厦,江面上又时不时过来几艘大轮船,这就是直接在眼前的冲击。 至于更直接的因素,则是新式小学堂给的条件也很不错。 华世芳在武昌教育界如今也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