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42节 (第8/8页)
更加重视有应用意义或者拓展意义的实验物理学,这种现实主义取向的审美很难青睐纯理论形式的突破。否则早在1930年,海森堡、玻恩、薛定谔等人就应该拿到诺奖了。 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负责人奥森相当不喜欢也不太懂量子力学,1930年选择了拉曼效应作为当年奖励对象。 时间来到1931年,历史上这一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没有颁发。原因嘛,一方面是奥森依旧坚持不发给量子力学领域,另一方面则是经济危机下,资金确实出现了紧张,于是奥森决定不发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谕的信刚好给他解决了这两大难题:如今中子和反电子相继发现,立即发奖不太合适,最少等上几年,更多实验室完成验证才行,在此之前颁给质子的发现者就很完美;而且李谕愿意给钱正好,信中的措辞是“拆借”,以后要还的,反正基金会将来缓过劲来就不缺钱,有人愿意临时解困他们乐意看到。 所以,在经过几个月的讨论后,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委会便决定了1931年奖项颁发给何育杰。 按道理也应该加上李谕,但李谕不缺荣誉,让何育杰自己获奖,更有造神的效果。 得到消息后,李谕、吴有训、王淦昌一起陪同何育杰前往瑞典。 几人在九月份就出发了,途中要在美国再进行一轮巡讲,顺便接上美国的赵忠尧。——这个豪华的中国队很有威慑力。 船只停靠横滨港时,日本物理学界在长冈半太郎的带领下盛邀一行人上岸演讲。但众人相当反感,因为现在中日关系太紧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已经迫在眉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