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第9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7节 (第3/6页)

容,所以并不着急翻阅,而是看起了书籍本身,他说道:“好奇怪,这本书的书脊竟如此薄,似乎并没有线。”

    李谕说:“这是西方最新的胶装技术,不需要线就可以成册。”

    “如此神奇!”

    傅增湘越把玩越爱不释手,恨不得拆开书脊看看到底是怎么装订起来的。

    李谕对胶装书当然早就司空见惯。

    不过确实现在不管中外,绝大部分的书籍都是通过线装的方式,而非后世的胶装。

    如今书籍比后世昂贵的一大原因也在于此。胶装可以使用大规模流水线,但线装的速度就要慢多了,成本也要高许多。

    八年前胶装技术才刚刚诞生,直到三十年后才开始大规模推广。

    但瑞典皇家科学院作为科研机构,显然对新兴技术更感兴趣,所以特意嘱咐出版社采用了胶装方式。

    只不过此时的胶装书,价格依然还没有那么便宜。而且档次感上也稍弱于线装书。

    新技术的推广总归也是需要时间嘛!

    傅增湘感觉淘到了宝:“回去一定要同书友好好鉴赏一番!”

    过了几天,没想到傅增湘果然又来找到了李谕,他手里拿着一本古籍:“这是册宋刻本《史记》残本,礼尚往来,送给先生。”

    李谕知道宋刻本的价值,在藏书界几乎是金字塔尖的存在。摇手道:“太贵重了!相差一千年的历史,你这已经不是礼尚往来了。”

    傅增湘却说:“非也!我那些朋友都知道我‘喜新厌旧’,有了好书手里没钱只好拿旧书换,而且我并不认为先生书的价值低。如果老是想着这些老旧的书,而没有新思想、新书籍面世,恐怕这些珍本、善本也保不住。先生作为国之栋梁,用此书换取先生先进的科学学问并没有任何不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