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2节 (第2/7页)
学之初融资不易,但张伯苓从来不吝啬于购买教学仪器。 后来美国哈佛大学校长伊利奥到南开参观时,就深为赞叹:“即使美国的中学,能有像南开这样的实验仪器者,也不多见。” 很多权贵、名流也都放心把孩子送到南开中学——梁启超、冯玉祥、段祺瑞、袁世凯、黄兴、胡适、叶圣陶、张自忠、邹韬奋、陶行知等……连东南亚的华侨也慕名而来。 即便到了现代,南开中学在天津也是首屈一指级别的高中。 难得的传承! 李谕说:“正好我也有点事想麻烦先生。” 张伯苓原话奉回:“但讲无妨。” 李谕说:“我如今身在京师大学堂,学校想要开设体育相关的事宜,但是缺少器材,就比如,足球。” 李谕稍稍强调了一下足球,有那么点出于自己爱玩的私心。 张伯苓说:“没问题,这些我太熟悉了!甚至帮大学堂写个开展体育课程的章程都没问题!” “如此更好!” 没想到碰到个明白人。 张伯苓滔滔不绝:“我去过日本,以后也想去欧美看看,在我的教育理念里,体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教育一事,尤要在塑造学生完全人格,德、智、体三育并进而不偏废!” 李谕真是有点佩服张伯苓了,没想到早在二十世纪初就清晰认识到了德智体教育缺一不可,简直不可思议。 要知道现在还是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启蒙阶段,而一百年后的素质教育也是差不多同样的观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