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4节 (第1/6页)
差不多30年前的1873年,世界上第一次有了中文电码,参照的是《康熙字典》,用了接近7000个汉字。 李谕曾经在广州见到的郑观应,把它们整合成了一本《中国电报新编》。 后来中国最早研制电报机的华侨商人王承荣与人合作研制了中国第一台电报机,并呈请清廷自办电报,清廷竟然直接拒绝。 因为清廷觉得洋人的东西更好。 但朝廷的电码完全用洋人做出来的,想要加密难度就很大,别人想破译也不复杂。这是个巨大的漏洞。 如今上海的跨海电报线,大部分就是由丹麦的大北电报公司承建。 他们还与清政府签订了合同,获得了借用路线和收发报专利等特权,经营收发报业务。 关键清廷是真的不懂通信,完全是把核心业务交给了列强。 汉斯便是给丹麦的大北电报公司制作的中文电码。 佩特森说:“如果院士需要与国内联络,直接就可以在丹麦用中文发电报。” 他们看来还不知道李谕已经掌握无线电技术。 于是李谕随口说:“暂时不需要。” 汉斯指着自己的天文台,又说道:“这段时间我一直有用李谕院士的方法观测寻找冥王星以及河外星系,只可惜我这个小天文台设备达不到如此高的精度,正好给科学院提交申请更新一下。” 李谕说:“经费能批下来的话,升级一下望远镜的确能有很大便利。” 汉斯笑道:“当时我也把您的论文与申请书一起递交了上去,我想他们就是看到您的文章,发现原来天文学有这么广阔的领域还有待发现,才批准了我的申请,院士您的功劳可是不小!” 李谕心里五味杂陈,自己想要搞点设备,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