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3节 (第1/7页)
所以说教育还是得从年轻人抓起,只有从小教育才能真正有效果。 不过张百熙特意说明了这些人既然想要来京师大学堂,就是有志于西学之人,不会刻意反对西学。 李谕不好驳校长面子,于是同意前去。 第二百四十章 易主的状元 清朝时进士能继续进修,说明以后能爬到的位置更高,那些成绩不太好的才会直接去当官,所以能进入翰林院或者京师大学堂仕学馆的基本都是些有名有姓的人物。 尤其是来到进士馆的八十人,将来不少会派往日本留学,归国后发挥了一定的余热。 但李谕显然不是来给他们讲课的,毕竟人家都是进士。 好在李谕现在也是个“荣誉进士”,大家坐下来还是可以正常交流交流的。 能给他们高高在上讲课还让他们心服口服的,只能是当朝重臣,毕竟考进士的,除了极少数,基本都是想走仕途当官。 荣庆现在的官衔虽然和另一位管学大臣张百熙一样,但荣庆还兼着尚书的要职,所以先讲话的就是他。 这批进士参加癸卯科考时,荣庆还是副考官。 礼堂上,荣庆说道:“诸位将来与我都会是同僚,共商国是。” 这么说其实就是表明以后都是自己人,封建王朝科考,中进士的往往会认做考官的门生,所以在封建王朝里当个考官是个超级好差事。 荣庆又说:“能进入这里,说明朝廷重视尔等,今后应当尽心尽力于朝廷,以进入更重要的职位。” “……” 荣庆巴拉巴拉说了半天,讲的基本都是从个人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