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63节 (第1/6页)
珀·费雪走后,朱国桢说:“想不到洋人原来是这么看待我们的典籍。” 李谕已经见怪不快:“改不了的。” 朱国桢说:“如此说来,洋人的文字不过尔尔!” 李谕说:“也不要这么自信,只能说东西方的思维方式存在很大不同。” 朱国桢说:“那你刚才不留他下来多讲讲?说不定还能让他真正了解尊重我们的文化。” 李谕说:“有个英国人这么说过:他是放羊的,我是砍柴的。我们两个聊了一下午,他的羊吃饱了,而我的柴哪?” 朱国桢琢磨了一会儿,“这一句似乎有点道理,看来英国人说话还是有点意味的。” 那一句出自《月亮与六便士》的作者毛姆。 李谕说:“所以就算我能说通他,又能怎样?我获得不了什么,反而浪费了时间。书这个东西,就像植物,严重依赖水土环境,文化环境一变,无论是时间变迁,还是空间变迁,都会让一本书变得怪怪的。” 朱国桢说:“可总不能让洋人就这么误解下去吧?” 李谕摊摊手:“你也看到了,让一个洋人读懂中国有多难,必须他们心甘情愿花费大量时间才行,但又有几个人真愿意这么做哪?” 朱国桢有些失望道:“可我们却必须要心甘情愿学他们的东西。” 李谕拍拍他的肩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慢慢来嘛,事情总会有改观。” 吕碧城此时也舒了口气,心中想:“李谕本事还真不小,看似不懂经学,不过又能次次在洋人面前维护经学,真是奇哉怪哉。” 朱国桢走后,李谕又来到东安市场丁德山的面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