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6节 (第4/6页)
儆效尤,觉得处决一个记者不过小事一桩,现在竟然闹到所有洋人都反对的地步。 她还是不懂现代社会的逻辑。 慈禧如今才算是有点后悔,于是又要求下面的官员不能“株连良善,致离人心”。 此后对革命党的镇压中,清廷在处理方式上也多少有了顾忌。1905年下诏废止了凌迟、枭首等酷刑,还颁布《大清报律》等关于新闻行业的法规,算是由野蛮向文明前进了一步。 沈荩终究没算白死。 同时他也间接救了上海《苏报》不少被捕记者的性命。 沈荩遇难时,正好遇上“苏报案”。 上海《苏报》由于刊登章太炎关于革命的文章被查封,大批人员被捕入狱,其中就包括章太炎。 清廷终究不能把租界的人直接带出来,于是向租界提出了“引渡”要求。 但租界工部局看到清廷这么对待一个记者后,知道这些人被引渡过去几乎难逃一死,于是断然拒绝。 也就有了此后清廷成为原告,在租界法院状告章太炎的事情。 只是一旦对簿公堂,章太炎的战斗力就爆发了,清廷本就理亏,更说不过他。 冥冥之中,沈荩可以说间接保住了章太炎的性命。 —— 当李谕再次来到瀛台给光绪上课时,突然发现一名法国医生正在给光绪看病。 确切说,应该是查体。 戊戌变法后,慈禧软禁了光绪,当时各国公使纷纷表达了激烈抗议,他们认为光绪的政令怎么看都是进步派,而慈禧则是保守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