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记_文祸(三)--临安十八年 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文祸(三)--临安十八年 上 (第7/8页)

炼的总结。

    比如说,上面的两节文字。

    秦桧与奥威尔不同,他是做事的人,他虽然没有这样总结,但他却这样做了,当然,用的理由光明正大。

    绍兴十四年,秦桧上书赵构,求禁私史,理由是:是非不明久矣。靖康之末,围城中失节者,相与作私史,反害正道。

    应该说,这几句话如果孤立的抽出来,其实是很漂亮也很正确的,甚至,连我,在看到白斯文将军们又或者是白将军们的子孙们的那些jg美神奇的回忆录时,也会常常有一种冲动,为他们没有遇上秦丞相而感到可惜。

    不过,正如同m zhu本来也不是坏词,关键看是不是带路党们在喊一样秦桧提出这个事情,目的,当然不是为了正青史,明是非,而是为了完全相反的目的。

    比如说,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在近现代以来的近体诗中,这首诗的知名度,排入前十大约是没有问题的。作者人生的前后反差之大,甚至使刻薄如李敖者,写出了恨不引刀成一快这样的诛心之句。

    其实,秦桧的早年,又何曾没有过雄壮激烈

    大金必yu灭宋而立邦昌者,则京师之民可服,而天下之民不可服;京师之宗子可灭,而天下之宗子不可灭。桧不顾斧铖之诛,戮族之患,为元帅言两朝之利害,伏望元帅稽考古今,深鉴斯言。

    天下之人,必不服从,四方英雄,必致云扰,生灵涂炭,卒未得生

    金人初下汴京,心气正高,视天下如掌中物。有人就提出建议,说赵宋气数已尽,当屠尽赵氏宗族,立张邦昌为帝,傀儡用之。

    当时的秦桧,为御使台之长,听到这个消息,就结连同志,先后两次上书金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