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第6/27页)
,却道近日有旧朝权贵结连学界大老,假议论史故暗讥本朝唯谙武事,不解儒宗,又欲借"三贤五圣"真伪之事动摇百姓身夏之心,使民无所附,夷无所归,动摇天下之本,好再求中渔利。 是时,方为南海赤家入京称帝的第二年,将近七分之一的国土仍是政令不行,便许多大名义上已然归随的地界也是一日三乱,白昼杀人,地方官不敢制之。帝共平正为之而惮精竭虑,忽闻此事,自是震怒,再加上丘拾雍所言之事皆有其据,并无捏造,不过虚言渲染一二而已,自然查得其证,方有此事。 大正王朝规矩,儒生向得十分礼遇,尤其是此前数百年间,帝姓几迭,历代帝者为求安然,无不致力民望,拉拢学流,至有"帝与儒,共天下"之说,这般折辱之事那里有过?自然一旨出而天下皆弹,纷纷嚷嚷,都道是帝共平心实桀纣,暴虐其性,不可辅佐,便连帝京内也不得安静,纷哗扰乱,日日不息。而什么六纲十一律之类的东西更是无人肃对,皆哧笑蔑之,至有儒生结群,白日火焚之事。 一片混乱当中,最先察觉到端倪的仍是将这一切挑动的丘拾雍,其时,蓄谋与他相斗的大员已然识趣收手,于之相关的几名权贵也因各种理由获罪,他已可称是大获全胜,可是,本质上仍是天下鸿儒,在作为"政客"的丘拾雍收割成果的同时,身为"大儒"的他,却也始终在感觉到一种隐隐的危险及恐惧。 "至学争于党斗,引帝家入儒坛,拾雍乃儒门罪人,愧对先祖,愧对先祖啊!" 如此的自责文字,是在多年以后,于丘拾雍身后发现自旧纸堆中,是时,一切都已发生,永铭史册。 在另一个场合中,面对自己最信任的弟子,他还曾喃喃的说过:"非吾使陛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