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四章 被迫 (第17/20页)
一旦刘通吃饱喝足他们便可以出发了。 刘通问莫仁夜里是否听见了警笛声?后者说没有。于是刘通向他描述了那警笛如何的凄厉疹人,告诉他说这是一次行动无疑,隔壁的歌舞厅被扫了。“那又怎样?”莫仁弱智一般地张大了嘴巴。深夜响彻的警笛声自然意味多多。刘通耐心地向他的朋友一一道来。 一,意味着他(莫仁)睡眠很好,没有因此受到打搅,刘通在恭喜之余不禁羡慕。二,意味他(刘通)所言不虚,目前的确风声很紧,莫仁来得完全不是时候。三,意味他们逢凶化吉,大难不死。昨天若是他们乘兴去了有关场所,与警察不期而遇,此刻恐怕已经在拘留所里了。对刘通而言自然无所谓,要钱没钱,顶多于半年苦役。对莫仁来说那就太惨了,有钱也没有用地得干半年苦役,而且还得通知单位和家庭,其后果不堪设想(开除公职、名誉扫地、妻离子散……)。 幸亏他们躲过了这一劫,怎么能不可喜可贺呢?四,意味着他们今天的行动必须取消。 对于前面三点莫仁并无异议,甚至还表示了真诚的赞同。只是最后一点有些出乎他的意外,“已经说好的事,怎么……”他慑懦着说。刘通工于心计,把好话说在前面,否则的话最后这点会引起更为强烈的反应。而现在由于前三点的平衡,莫仁虽不乐意也只能接受现实,同意取消行动。刘通眼看着对方挺直的腰弯垂下来,擦拭一新的皮鞋也马上暗淡无光了。由于形势严峻,他们不仅不再企盼晚上的“大餐”,就是像昨天那样逛逛咖啡馆也属不宜。唯一的做法就是待在家里聊天,以避风头。莫仁彻底丧失了勇气,甚至担心起去火车站回家的这段路程来。如果莫仁的清迈之行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那也没有什么,刘通有的是理由推诿有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