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_第一零五章 一次性军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零五章 一次性军队 (第3/5页)

生于农业社会的军队,脱胎换骨为工业社会军队。

    考察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三人,在“战后”种种心态行为,是一件颇为有趣的事情。

    朝廷派曾国藩去剿捻,曾老头毫无兴趣,拖拖拉拉,哼哼唧唧,说的好听点,叫“位高畏谤、持盈保泰”;说的不好听,就是心气已衰,“见困难就让”。zWWx.org

    李鸿章和老师不同之处在于,战争结束,功名利禄愈加热衷;和老师相同之处在于,一样地不想再打仗了。

    原时空,平回的重任,朝廷原本想交给淮军的,但李鸿章哪里肯干?这个活计,无比辛苦,没有十年八年,办不下来,一个不小心,死在西北都有可能。朝廷不得已,平回的差使才落到了左宗棠手里。

    而李鸿章,在后方兴致勃勃地办他的海防。彼时中国最重要的军事建设,就这样交由一个根本不想打仗的人主持。

    某种意义上,甲午战争中,淮系在海、陆两条战线上的糟糕表现,在李鸿章拼命推脱平回的时候,就已经基本确定了。

    左宗棠算是那个时代的异类——打完一仗还想打第二仗,打完第二仗还想打第三仗,他不一定爱好战争,但却是真正地“勇于任事”,不挑肥,不捡瘦。

    这是关卓凡交结、礼遇左某的真正原因:如果哪天“天下有事”,关卓凡认为,偌大中国,真正能给他造成麻烦的,只有一个左宗棠。真有那么一天的话,关卓凡希望,左宗棠不会站在自己的对立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