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七五章 立威,造势 (第2/5页)
,“上头”说话的分量自然就重 了。 二,在各派别之间维持动态的平衡,不使任何一派坐大。自己高高在上,扮演最终仲裁 者的角色。 三,利用言路打压异己。 后世批判慈禧的人。有一点大约是想不到的:慈禧当政的时候,“舆论形象”是相当好的。慈禧非常尊重言路。一件事情,如果言路反对,她是很少会坚持己见的。这方面,慈禧算得上“虚己纳谏”。 可是。这其实并不是什么好事。 慈禧尊重言路,其一,是因为没有基本盘,缺乏死忠粉,较之基本盘强大如恭王者,她更需要营造良好的政治形象,以便争取更多的支持;其二,就像上面说的,慈禧要利用言路来打压异己。 问题是。晚清的言路是班什么货色?翰詹科道具有天然的保守性,其中执掌舆论话语权之牛耳的清流,除了保守。还言大而夸,不切实际。 这班人,骨子里是非常热衷的,并非不可以因为利益而改换自己的政治立场。但真叫他们做事,原先嘴头上的万丈豪气很快消失不见,瞻前顾后。首鼠两端,色厉内荏、懦弱无能之本来面目。暴露无遗,最终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比如中法战争中,马尾丧师、毁掉整支南洋舰队的张佩纶,就是其中典型。 晚清清流嚣张,成为制约改革进步的一大绊脚石,慈禧要负相当的责任。事实上,这块绊脚石,也绊倒了她自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