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家祭无忘告乃翁 (第4/5页)
办海防、办水师之机,扩大自己的势力;同时在其中上下其手,为个人获取最多的利益。 李鸿章办实业,也差不多是这个路子。 李鸿章对“报仇雪耻”神马的,一定是没有兴趣的。因为,那不是他自己的仇,不是他自己的耻。 原时空,有这两位做领袖,“洋务运动”终究不能成功,其实并不稀奇。 真要和外国见仗了,这两位,一个是见困难就让,一个则根本不想打仗,怎么可能不“主和”? 特别是在敌人看起来比自己更加强大的时候。 原时空,晚清的对外战争,便出现了这样一种异常滑稽的局面:主战最力的,都是保守派,既不知己,亦不知彼,只擅空谈;真正的聪明人,见识广的,脑子开通的,有本事的,都往后躲,都一味主和。 到了不能不开战的时候,两派之间,不但不能精诚合作,还互相拆台,彼此掣肘。先不说军队的战斗力了,单是主事者如此一副德性,这仗,如何才能打得赢? 了解了原时空的这些情形,我们便更能了解,本时空,领袖中枢的关卓凡,既锐意改革进取,又执念于雪国耻、报家仇,其对国家,对深宫之中的两位太后,意义何在了。 关卓凡在会议上的表现,本已足够慷慨激昂;传入宫中之后,经过李莲英等人的添油加醋,关贝勒的伟光正形象,几乎已变成了神祇下凡,做怒目金刚状,只手擎天了。 姐俩独对的时候,慈安尤不住拭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