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八五章 一起发财,宁不动心? (第5/6页)
成祖之后,明朝的亲藩,不但丢掉了政治权力,还被朝廷严防死守。不过,作为一种补偿,皇帝允许、纵容、支持他的亲戚们,获取占比惊人的社会财富,包括土地。于是,宗室们早早地变成了最地道的“大地主”。 后世的论者,常常惊叹明朝文官集团的强大,皇帝受制于文官集团的情形,几乎可以用“奇葩”二字来形容。通常的解释是,明朝抑武重文,文官集团乃得以嚣张。关卓凡以为,这当然是重要原因之一,但不是最重要的那一个。 最重要的原因是,明朝的皇帝,既不能依靠宗室,孤家寡人一个,为进行有效统治,就不能不依靠士绅地主阶级的代表——文官集团。因此,严格说起来,文官集团不是给皇帝打工的,双方的关系的实质是——联合执政。 这是文官集团何以如此之牛逼的最重要的原因。 这也是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工商税收死活收不上来的根本原因。 土地、工商,都是文官集团的rou啊——你叫他们自己割自己的rou? 只有张居正等极少数的明白人,肯把吃下去的,再吐出来那么一点点儿。 皇帝要收税,要和文官集团争夺治理国家的主导权,就只能出之以太监这种特别工具了。 这是明朝为什么会成为中国历史上太监势力最大的王朝之一——皇帝没有其他的选择。 可惜,太监这种工具,副作用太大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且饮鸩止渴,无以为继,什么根本的问题都解决不了。 一方面,土地兼并愈演愈烈,自耕农愈来愈少,人头税愈收愈少;一方面,“资本主义萌芽”坚决不肯贡献新的税源。与此同时,财政支出却愈来愈大。于是,国家财政愈来愈匮乏,愈来愈无以支撑,最终“忽喇喇”一声大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