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二章 固伦公主 (第2/5页)
帝都学“洋务”。还有谁不能学、不该学的? 这是最好的“标杆”。 之后,“新政”就可以大踏步地向前进了。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这是关卓凡和守旧势力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这一关,一定要过。 为此,关卓凡甚至不惜斥诸最极端的手段。 不过,他判断,应该用不着动刀动枪的。 关卓凡认为,清末改革。最大的障碍,还是士绅阶层对土地、农民的掌控;观念上的守旧,如果上位者有足够的决心,根本没有看上去那么可怕。 而真正动士绅阶层的奶酪,即大规模剥夺他们对土地的支配权——不论用什么手段,和平的也好,暴力的也罢——还早着。 没有真正的强大实力包括武力做后盾,“言路”就是只纸老虎。 何况,“言路”本身,也有支持新政的声音。其实还不少。只是这些声音听起来,自然没有守旧派哭爹喊娘“嚎丧”那般响亮。所以,上位者难免有敌人无比强大、我方势单力薄的错觉。 还有,关卓凡对清末士林的“风骨”,并没看得太重。 中国士人对君主的“犯言直谏”,到了清末,基本沦为做秀。“清流们”倚仗的不过是君主的宽容,如果君主真的瞪起眼睛,身上的骨头还没软的,剩不了几个。 应该说,两百年下来,满洲贵族对于汉族士人的打压和奴化是成功的。 前明天启之前文官集团和君主的那种激烈对抗,根本不可能现于清朝。 作为后人,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