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八章 丧师失地 (第1/5页)
二次长州征伐,长州藩军队脱胎换骨,将幕府军队斩瓜切菜,除了各路主将的出色指挥外,大村益次郎实施的军制改革是最重要的原因。 说到指挥,高杉晋作和大村益次郎同为军事天才,但两人的风格完全不同。 高杉晋作是“出奇谋、用妙计”型的,是将传统的兵法,在近现代战争中做最大限度的发挥,本质是一种“抖机灵”。这种打法,成功了是多少有一点偶然性的,也非常依赖于指挥官个人的“状态”:如果脑子一时僵住了,没有“机灵”可抖了;又或者敌人防备严密,无懈可击——该怎么办呢? 而大村益次郎指挥作战,却是真正深谙近现代军事之道:战前,做细致、深入的情报收集和资料分析工作,完备后勤保障,精确计算我、敌力量对比、分布,寻找敌人的薄弱点,制定有主有次、节奏分明的作战计划,原则上不行险,并在每个环节上留下一点“冗余度”,但一旦行动,就要保证百分百执行到位。 通俗点说,在指挥作战上,高杉晋作是一个“诗人”,大村益次郎是一个“工程师”。 好吧,让我们来看看,这位“工程师”,是怎样完成他的“工程”的。 这一路幕府的主力是滨田藩。滨田藩是幕府的“亲藩”,领地和战国时期的石见国大部重叠,石见国又称石州,因此这一路叫做“石州口”。 藩内有著名的石见银山,这是日本最重要的产银地,幕府将之划为“天领”——即幕府直辖地,和大阪一样,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