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四章 最后一击 (第3/5页)
翼和后方。当然,需要的时候,后面的士兵也可突然插上,出其不意,给予前面的敌人致命一击。 这个“阵势”,灵感来自关卓凡的偶像——戚继光的“鸳鸯阵”,也参考了原时空二战早期的日本鬼子的玩法。有意思的是,这个战术的第一次大规模施为,亦是用在日本鬼子头上——长州征伐,小郡城木渎谷之战,轩军就是靠拼刺刀,把大村益次郎苦心集结起来的攻击部队,压回了木渎谷内。 事实证明,在这种rou搏战中,敌我数量基本对等的情况下,轩军的突刺和“三人小组”战术,占有压倒性的优势。 日本武士,个个凶悍异常,对砍的经验也十分丰富——按中国的标准,得算“练家子”,甚至是“武林高手”了吧?但常常是刚把太刀举过头顶,正要大吼一声,轩军士兵的刺刀就捅进了他的肚子——妈的,哪来这么多废话! 在战斗中,“三人小组”能够迅速形成局部优势;过不多久,一组组的局部优势,就会滚雪球般转化为全军的整体优势。这个优势愈扩愈大,直至取得战斗的胜利。在对方缺乏足够的组织能力的情况下,这种战术,甚至能够以少打多。 当然,这种战术,是在轩军实行了连、排、班建制改革后,才有了实现的组织基础。一个班九到十二人,刚好组成三到四个“三人小组”。 此时,表演军体拳和擒拿格斗的六百名士兵已经离场,六百名手持“斯普林菲尔德”后膛枪的士兵进场,一时间,刀光闪烁,杀声震天。不过,遗憾的是,这个场合,演练不了“三人小组”战术——因为这个战术,实在不具什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