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_第十五章 袭扰,袭扰,再袭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章 袭扰,袭扰,再袭扰 (第4/5页)

,长州军队除了严密戒备,做不了任何其他的事情——比如派部队出营追击。

    最后一次袭击发生在寅末时分,即快凌晨五点了。

    福山侠平说的没错,这一系列的袭击确实是中国人的作品。

    小仓城后勤基地守备营共派出了四支小分队,每支小分队由两个班组成,由一名排长或副排长带队。姜逸田并没有给小分队规定具体的杀伤目标和数量,他们任务就是“袭扰”,就是叫长州军睡不好觉,同时也做不了其他的事情。

    事实上,山县有朋的顾虑是对的,中国人对长州军借夜色掩护、突入堑壕的可能性是高度警惕的。

    这倒不是基地指挥官姜逸田营长革命警惕性特别高,而是关爵帅制定的《堑壕防御手册》中,就包括了这样的“标准程序”。

    在美国的时候,南下亚特兰大途中的阿拉图纳战役,是轩军伤亡仅次于查塔努加战役的一次惨烈之役。月夜的堑壕内,北、南两军血盈沟壑、殊死搏杀的场面,关卓凡终生难忘。他因此对敌人可能在夜晚潜入己方的堑壕,有着特别的敏感,并在《堑壕防御手册》中,予以特别的应对。

    这个“特别的应对”,包括在晚上派出小分队,主动出击,反守为攻,给敌人不间断的袭扰。

    小分队的建设也不是姜逸田的发明。轩军改革军制的时候,就明确要求:营级单位,要有组织“特别作战分队”的能力。

    这个“特别作战分队”,和后世的特种兵不能比,也不是一个固定的单位,只是要求营级单位主事主官,“能够组织少量人员,在复杂气候和地形条件下,执行目的单一的、较为简单的作战任务”。

    这个“少量人员”,按规定,一般情况下为两个班,即两个可以相互支援的战斗小组——不能再多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