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八章 一生知己是梅花 (第2/5页)
,‘湘系’也只好相互抱怨,脾气发不到朝廷头上来。” 这是很紧要的一点。 慈禧眼中波光一闪,看了关卓凡一眼。脸上露出极其赞许的神情,点了点头,说道:“周到得很。” 她沉吟了一下,又说道:“不过。你方才说,彭玉麟若‘有所维护的话,维护的也是整个湘系的利益’,那么——” “这个嘛,”关卓凡说。“不劳太后厪虑。臣做个不大适宜的譬喻:彭玉麟是一柄好刀,不论他本心如何,他这一刀,总是砍出去了。万事开头难,砍了第一刀,开了个口子,砍第二刀、第三刀,就容易了——这第二刀、第三刀,臣以为,就不必再麻烦彭玉麟了。” 慈禧微微颔首。深深默喻。 她沉吟了一下,说道:“不晓得彭玉麟会不会痛痛快快接这个差使?洪杨一平,他立即上疏致仕,朝廷本来是叫他做漕运总督的,但他去意极坚,我和老六,实在拗不过他,只好赐金放还了。” 说到这儿,慈禧叹了口气,说道:“可是。别说什么‘赐金’了,就是养廉银子,他都没有拿——都捐出来充作军饷了!这样一个人,如果他不肯‘出山’。你是拿他一点法子也没有的!” 关卓凡微微一笑,说道:“臣请太后且舒厪虑。彭玉麟清廉刚介,淡泊名位,臣佩服得紧!不过,这里面儿也还是有些讲究的。” “哦?你说说看。” “彭玉麟虽然只有一个‘附生’的底子,”关卓凡说。“又是以武职入仕,但骨子里,却是最地道的文人——功成身退,逍遥林下,长伴梅花,固其愿矣!” “可是,和那种沽名钓誉、待价而沽的文士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